Telegram(TG,电报,纸飞机)在网络犯罪司法实践中的争议与治理
Telegram(纸飞机)作为境外加密通讯工具,在国内网络犯罪领域的司法争议持续升温。其双向删除聊天记录“隐匿证据”、多端 / 多设备登录“模糊身份”、群组生态复杂“滋生黑灰产” 三大特性,使其成为网络犯罪的 “隐身衣”。
在司法实践中,Telegram 常被用于跑分洗钱、电信诈骗、传播违禁内容等犯罪活动。犯罪者通过 “接码注册”(利用东南亚手机号规避国内监管)、“文字交流替代语音”(降低身份暴露风险)等手段,将 Telegram 变成犯罪 “指挥室”。而双向删除功能让司法机关取证难度陡增 —— 聊天记录可被双方同步清空,电子证据完整性易遭破坏。
目前,我国对 Telegram 采取限制大陆用户注册等监管措施,司法解释也明确:“使用加密聊天软件(如 Telegram)联络犯罪可推定主观明知”,这让 “涉 Telegram 犯罪” 在定罪量刑中更易被认定为 “明知故犯”,涉嫌帮信罪、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罪等风险显著提升。
治理层面,办案机关正强化 “断网取证”“电子数据三性审查(真实性、合法性、完整性)” 等手段;律师辩护则聚焦 “证据提取瑕疵”“主观明知抗辩” 等方向,攻防焦点围绕 Telegram 证据链的有效性展开。
5个回复
合规外贸场景下,若通过正规渠道备案 / 沟通,一般不触刑~但要警惕客户利用群组传递违法信息,需主动审核内容!
国内法规禁止大陆居民非合规途径用境外通讯工具~且黑产常借 “海外号注册” 隐匿身份,普通人慎用!
Telegram 群组里发广告算犯罪吗?
若广告是 “诈骗引流、违禁品推广”,发广告者可能成共犯~普通广告也别乱发,先看群组性质是否合规
看 Telegram 里的八卦会被牵连吗?
纯看不会
我朋友用 Telegram 接单兼职,算帮信罪吗?
若兼职涉及 “跑分洗钱、替诈骗引流”,且明知对方违法,就可能触罪~接单前一定要核实业务合法性
监管为啥不直接封掉 Telegram?
Telegram 是境外平台,国内监管侧重 “限制注册 + 打击利用其犯罪”~治理需国际协作 + 技术手段,难度较高